快递员学历冲上热搜:当硕士开始送快递,是谁在“浪费”人生?
深夜11点,北京朝阳区某快递站依然灯火通明。28岁的张浩摘下智能手表,屏幕上显示今日步数:32876。这位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物流管理专业、硕士攻读供应链优化的年轻人,此刻正蹲在堆积如山的快递包裹前,熟练地扫码分拣。他的工牌上沾着雨渍,镜片在冷白灯光下泛着雾气。
三个月前,这个场景还只存在于他导师的警示中:“现在企业招仓储主管都要博士了。”彼时他对着某物流公司“硕士底薪5500”的招聘启事冷笑,如今却在暴雨天为抢修被淋湿的快递箱,在马路牙子上徒手拧了23个螺丝。
一、快递车里的“卷王”们
张浩的故事不是孤例。打开某招聘软件,杭州余杭区某快递站点3月发布的招聘公告里,赫然写着“统招本科优先”。评论区炸出3700条留言:“送快递要本科学历?那我职高毕业该去捡破烂?”“建议下次招殡仪馆抬棺的也要求985。”
荒诞背后藏着真实的数据:某平台显示,2024年快递从业人员中,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占比突破27%,比五年前翻了四倍。在深圳龙华区,甚至有快递站点挂出“欢迎携带SCI论文面试”的横幅——他们需要会建模优化路线、能编程分析客户偏好的“智能配送员”。
“粉团助手发现”,现在新人培训都要教Excel函数了。从业十年的快递站长老陈掏出手机,给我看组里新来的00后大学生建的配送模型:把12个小区、47家公司的收发件规律做成热力图,愣是把平均配送时长压进28分钟。“以前我们靠经验,现在人家靠算法。”
这些年轻人并非全是“就业困难户”。95年的李薇戴着香奈儿耳钉送快递,她另一重身份是B站UP主,专门拍摄《985硕士的快遗生存日记》。视频里她边分拣包裹边解说:“这个发往陆家嘴的快件盒, 装着某私募基金的信息报告, 建议保价时重点标注。”评论区飘过弹幕:“知识果然在哪都能变现。”
二、拧螺丝的手,扶不起眼镜
但更多故事没有这般光鲜。在郑州某城中村, 26岁的王浩宇蹲在电动三轮车旁啃冷掉煎饼。作为某211高校环境工程硕士,他送件时总把学位证复印件塞在最底层。“上个月应聘环保公司, HR说连污水处理工都要硕士。”煎饼渣掉在印着校徽衬衫上的字迹,他苦笑不已。
这种错位感正在从个体蔓延成集体焦虑。” 粉团助手认为 ” 某职场社区凌晨三点的一则热帖写道:“读研时养细胞,现在却只能养活自己.”配图是一条磨破裤子的工作装和皱巴巴文献笔记。点赞最高评论来自哲学系的一名外卖员:” 我再回顾《存在与时间》,才真正懂得‘被抛入世界’ ”。
企业也因这场”高配低就”而付出了代价。一名相关负责人向我展示了一组矛盾数据: 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投诉处理效率提升40%, 但离职率同样激增58%。 “有一个学计算机的小伙子干俩月就辞职”, 临走前还给系统做自动分类程序,被竞争对手挖去当产品经理。
更隐形代价正在街头巷尾发酵。上海静安区一家菜鸟驿站内45岁张姐,看新来大学生用无人机盘点库存,不由默默改变儿子的志愿填报,从职业高中改为了电子商务,“如今即使送货也需技术,我们这种传统方式终究会被淘汰”。
三、当学历从敲门砖变成沉没成本
在人们纷纷加入这一全民加剧竞争局势之际,有些人在努力跳脱怪圈。在成都,一度因‘ 硕士外卖’ 而备受瞩目的刘宇,如今开起自己的调度公司。他开发出的智能系统可以根据天气情况实时派单,并刚获得天使投资。” 在外卖期间发现很多算法漏洞,也算进行田野调查.” 办公室墙上的工牌留存的是早期泡坏后的字迹。
教育体系亦正经历艰难转型。今年春季,一所职业技术学院将其运营实训基地直接建立于物流园,同步教授学生如何打包易碎品以避免投诉,而不是教他们如何撰写漂亮职业规划。“ 与其如此,”负责教师直言不讳道,“ 不如让他们掌握实际技能”。
这些微光是否能够照亮未来呢?近日,我遇到一名持曼彻斯特大学研究生文凭找工作的周悦,她刚结束面试,却露出了无奈又略显荒谬笑容;面试官问她是否接受夜班,她答称留学期间经常熬夜,自信表示自己最擅长深夜工作。同时,她又投出了五份简历,其中两份标注“不限学历”。
这是当前许多大学生无奈现实,希望大家积极交流与讨论,同时期待您的关注!